当前位置 : 首页 > 网络热梗 > 微博热料 > 人口出生率今年或迎小阳春,多方面提振生育信心​

人口出生率今年或迎小阳春,多方面提振生育信心​

作者:lp发布时间:2024-07-02 10:42:38

多位专家分析,今年的出生人口数量有望出现向上波动的趋势,数据显示,中国的人口总数已连续两年下降,2024年因政策激励、疫情后期生育意愿的恢复以及对特定生肖年份的偏好,出生人口可能会有所回弹。

人口出生率今年或迎小阳春,多方面提振生育信心

近期,关于“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或将迎来小幅回升”的预测,让人口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。多位专家分析,今年的出生人口数量有望出现向上波动的趋势,尽管如此,许多网友仍然表达了对高昂生活成本、女性职场压力、教育资源紧俏等问题的担忧,这些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因素持续抑制生育率。人口出生率今年或迎小阳春!

数据显示,中国的人口总数已连续两年下降,2023年末全国人口约为14.09亿人,比前一年减少208万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1.48‰,标志着连续第二年的人口负增长。同年,出生人口数量降至902万,同比减少54万,出生率跌至6.39‰,这已是连续第七年的下滑。

人口出生率今年或迎小阳春,多方面提振生育信心

面对人口负增长的态势,部分研究机构预测,2024年因政策激励、疫情后期生育意愿的恢复以及对特定生肖年份的偏好,出生人口可能会有所回弹。尤其是政府推出的鼓励生育措施、疫情平息后生育计划的实施,以及龙年文化带来的生育热情,被视作三大正面因素。这种预期中的好转迹象,为持续走低的生育率带来了一线希望。

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。只有准确把握人口形势,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,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人口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挑战。任远表示:针对“不想生”的思想观念,需要构造更加幸福和繁荣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,带动以生命和情感为基础的生育文化建设,并因此提高人们对生育孩子的动机和意愿;针对“不敢生”的行为决策,需要通过完善生育配套的社会政策,来减少对生育的经济限制、社会限制和制度限制,提高家庭生活福祉,形成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;针对“不能生”的生育实现,需要通过生育力的保存和支持,帮助女性和男性实现未能满足的怀孕和生育,以及实现高质量的怀孕和生育。